时间: 2025-08-16 02:56:32 | 作者: P系列溶剂
我的备考过程很长,还可以说我是一名“二战”考生,我从大二到大三的暑假开始正式备考,初试一共学了504天,复试大概两个月吧,也比别人学的时间更长。
还记得我的一位叔叔说过,英语会陪伴我们学习的一生。反映了英语的极端重要性。
初试、复试会考察,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会用到。英语好的可以拉十分,甚至是二十分。
东哥:英语学好了,确实是一门技术,前几天去香港,真的好羡慕那些满嘴流利英文的人哈哈哈。
我最终的英语一分数为72分,个人感觉北京地区确实压分,但是能接受,大家做好心理准备。
做最后两年模拟卷的适合大概客观题分数为53/60左右,记不太清啦,21年的为51/60分(还是看的跟东哥聊天记录搜到的),最后客观题得分应该在46分,主要失分在了新题型上面,错了4个,8分没有了。
我到现在还记得整体考完对新题型答案的绝望,“英语可能就60多了”,所以这也提醒师弟师妹要关注每一个题型,当然重点仍然是阅读,在阅读正确率上去的基础上可适当学习新题型的技巧。
最后基本上我模考的话,新题型最多错一个,两年的都是全对,所以自我感觉良好就没有深入学习新题型,导致现在没办法免修英语,其实也挺遗憾的。
东哥:嗐,原来每个人的追求真的不一样哦。有些人追求考上,有些人追求免修。
在英语方面,我个人感觉应扎实基础,提升能力,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技巧去解题应试。
一方面背单词应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,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不要投机取巧,扎扎实实搞定每一个单词的重点意思,在做了真题之后可以把不会的或者模糊的单词抄写到本子上,然后按照艾宾浩斯去每天早上背诵,这样的记忆效果极佳。
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本子或者买的单词本分为十部分,分别对应abcde...然后十天为一轮,早上看上面的,晚上如果有时间就看下面的,基本上三四遍就可以背熟。
我很早开始“背单词”,但是效果不好,主要是从七月份开始用这个好方法背诵的,大概用这样的解决方法单词背了有小二十遍吧。
我最后二十年的真题的阅读刷了不到四遍,基本上的考点和错误选项的设置原因我也能说出来。
这些技巧性的东西也可以写到自己的小本本上,轮背单词的适合顺带着放松看一眼。
至于手机app背单词,我觉得就是个辅助工具,基本上起不到作用,绝对不能把它当作主要的学习工具。
我百词斩从高中开始就坚持了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每天玩玩,目前为止已经坚持了1500多天,可以在等公交车或者电梯这样的空闲时间刷单词。
最后22的考研英语和23的考研英语词汇大全和重点词汇大多数都刷了十几遍。
参考资料推荐:张剑黄皮书全套、百词斩app、公众号(何凯文考研英语)、不带答案的(便宜)线 政治
今年政治发生变化,客观题目出现较多偏难怪题,不按“套路”出牌,同时主观题目阅卷严格,给分偏低。
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在备考时应把知识点啃熟练透,通过听课刷题夯实基础,稳扎稳打,不能单纯指望考前冲刺,另外也提醒我们答主观题时注意抓住要点核心,答题的内容要有逻辑。
具体来说,我是从八月份开始有效学习政治,当时每天就摆烂听课,七点半首都图书馆闭馆,我大概八点到家,到家了先随便学一小时政治,当时感觉真的是啥都没学过,做题也啥也不会。
主要是靠后期的模拟卷,各大模拟卷出来都做一遍,基本上选择题也没啥问题了。
我当时市面上的模拟卷全都做了一遍,如腿四、徐6(这俩两遍)、米6、米3、肖四肖八(三遍以上)等。
一共做了49套客观题,如果没买纸质版就用小程序刷,最好用纸质版,模拟下考场的氛围。
主观题来说我就背了肖秀荣四套卷的所有,可根据自己编的艾宾浩斯背,那时候很痛苦,发烧还在坚持背主观题。
当时背到延安的主观题时我还听着空卡的歌,然后给我妈唱,哈哈哈哈真的很好玩,很快就记下来了。
师弟师妹请记住,主观题背诵的只能是模板,考试是道高一尺,只有小概率会出现原题,所以到时候就需要你们临场发挥,这个需要持续训练。
参考资料:徐涛配套课程+肖大大大厚本、1000 题、腿姐冲刺笔记和技巧班课程、肖八肖四+市面上所有名师押题卷
一本书大概一百多页,总共500多页,包括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,700多个题。能够说是非常庞大。
在不理解的情况下,硬背几页就背不下去了,十分枯燥。因此亟需有效的记忆方法。
有了科学的记忆方法,通过不断地努力,全面掌握知识,以求考试时最大限度提升成绩。
专业课共计300分,能不能上岸就是靠专业课,因此专业课的背诵就是考上研究生的重要保障和奥秘之一。
因为东哥说话不多,但是一说话就能点到要点,跟东哥学习过的小伙伴肯定明白我在说什么~
东哥:别骂了别骂了,已经在改了。现在就是多说原因,再说结论哈哈哈。只说结论就容易给人冷漠、严厉的感觉。
我当时选了一门右脑快速记忆的选修课,老师曾在课上提到的三句话写到了自己的小本的第一页,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:我一定能成功、掌握这个很容易、我有很强的记忆力。
自信很重要,要有必胜的信心,相信自身一定能成功!大家也可以把这几句话记下来帮助自身,给自己积极的暗示!东哥:我也一直说自信是考上的第一前提!!!
对于自己的屋子或者经常需要经过的道路,自己家小区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当作载体。
把自己的知识点附在这些事物上,这样每次看到就是一种强化,这种不断的强化会使我们的记忆更加牢靠。
比如我把家里的我弟弟的玩具枪比作丢失不报罪,每次我看到弟弟在玩枪的时候会想到这个罪名的犯罪构成,以此强化我们的记忆。
东哥:学术名字叫“记忆宫殿”,通俗点讲就是你一定要冻着脑子去背书,不要机械的背每一个字。要理解这个知识点是针对的什么,每一条都能成为该知识点分论点的理由是什么。比如公安执法的原则,你得明白这道题是解决现实中什么样的问题,为什么现实中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,为何需要依靠群众。会学习和不会学习,最大的区别就在你是否动着脑子去学习。
我们记不住的东西根本原因多半是词与词之间无显著的联系。解决的方法就是发挥我们的想象力,人为的创造联系。
想到分则我们该想到那几个大的类罪名,进而想到具体的罪名,建立起这种知识点的联系,我们就不会迷茫,对于要求大类的论述题,我们也可以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去回答,同时也会更便于我们记忆。
综上,通过对记忆方法的研讨和分析,我们大家可以知道拥有坚定的信心,利用科学的记忆方法,不断地刺激我们的大脑,我们肯定可以把专业课掌握地滚瓜烂熟。
刚开始面对四本资料,感觉文字非常多且部分内容根本看不懂(比如犯罪客体是什么),会有畏难情绪,但是这时候要从战略上藐视“敌人”,战术上重视“敌人”。
把全部内容分类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,备考时考虑宏观规划,但更重要是紧盯当前的小任务。
把每天的小任务高质量完成,最后量变发生质变,专业课的内容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印入脑海。
另外,初期备考别贪多,先抓住重点,抓住主要脉络,后续再深入拓展。简言之,就是先求广,再求精。
其实如果实在不想去集训营体验,我觉得也可以直接背精简背,很好用,我大概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全部背完。
这个过程虽然有些枯燥,但是随学习的深入,专业课完成一遍的时间越来越短,内心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。
另外,对专业课的总体脉络,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你要学会跳出这一章的内容,站在全局、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学习整本书,甚至是四本书一起融会贯通学习(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,所以到一定阶段,四本书其实都是相通的,当然这个需要时间)。
按照固定时间默写之后给自己判分,一开始很痛苦,写不出来,但随着痛苦的持续累积,你会有质的飞跃。
同时,此阶段没事了可以了解一下“中国警察网”类似的公众平台的发文,了解与考试相关的热点资料重点资料,准备些素材,面对偏难的题目时也能做到有话可说,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。
贵有贵的好处。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网上的评价。我其实用了好多资料,我主要用的就是同行者,最后全部翻烂,一遍又一遍进行胶带粘接。说实话,大家别花冤枉钱,直接去同行者集训营就行。
可能该有人觉得我是托了,但是我这种双非院校,跟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八杆子打不着的学生确实没必要找我当托,我给的只能是经验,只有真正经历了才会明白。
东哥:不过还真想不起来是哪家呢,我所知道的哪几家都是比我贵的啊,竟然还有比我便宜的,怪不得体验感这么差哈哈哈,因为我就是极致性价比了啊。一天200多还包括住宿,高中贵点的家教,一个小时都要这个价钱啦。前几天给一博后搬家,为了写论文,学习桌、板凳、台灯、电脑统统都是最高配!我都佩服了。
也不用特意追求遍数,目的是背会+写出来。最后专业课模拟卷的话就用东哥的模拟卷,真的很像真题的模式,小信封+答题纸。
其他机构我也看过,是那种四六级的封面,不推荐,而且很多题目很偏(比如出很多刑法分则罪名的名词解释)。
其实特别必须要格外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注意知识和问题的对应,注意相近知识点的区分,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。
一定要模拟!!!在模拟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,比如有两道基础简答题答成了近似的知识点,失分可惜。
但是,当你今天背的书,在一段时间后某次默写中能完全写出来,当你前往木樨地的时候,你会明白一切都是值得。